如何養殖青蛙?

1、青蛙在蝌蚪的時期水流的更換需要頻繁一點,保證水的活性,蝌蚪時喂大豆混合魚粉,後期則可以喂一些昆蟲。
2、青蛙主要的食物是一些昆蟲類的生物,所以在養殖青蛙的時候還需準備地方養殖這些昆蟲給青蛙當食物。
3、日常巡查養殖地,檢查是否有鳥類捕食青蛙、防護網是否損壞,同時還要防止蛇捕食青蛙,除此之外還需注意青蛙的防曬。
如何養殖青蛙
飼養青蛙的方法
1、首先要選擇適合青蛙的水族箱,不同種類的青蛙有不同的需要。陸生缸,是最簡單的飼養青蛙的缸,只適用於生活在乾燥環境中的種類。水生缸,此類只適用于純水生種類青蛙。
2、選擇合適的缸以後,將其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上。它需要放到一個全天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,避免導致溫度升高,或過於乾燥或者過熱。
3、大多數的青蛙都喜歡蟋蟀、爬蟲或者其它昆蟲來作為食物。當青蛙長到成年後,對於體型較大的青蛙種類,會有可能撲食小老鼠或者金魚。
4、試餵養的過程可能需要不斷調試。
比如每天試著喂三隻蟋蟀給它,假如青蛙很快吃了並且看起來還能吃,第二天可以考慮增加數量,但是,如果它只吃一兩隻,那麼就需要減少數量。
青蛙養殖的其餘注意事項
選擇地域寬闊,通訊、交通方便,水源充足且無污染的稻田,四周用1.8米高的密網把稻田圍起,在進、出水口設置鐵絲網,以防青蛙外逃。加固加高田埂。將稻田分割成若干小塊蛙田,每塊面積約80-平方米。開挖蛙溝。在稻田的兩邊(靠進水渠或蓄水池)各開挖一條長與蛙田相等、寬1m、深O.5-0.6m的“11”字型蛙溝,面積占本田的15%-25%。蛙溝與蛙田交界處築一條高、寬各O.3m的小田埂。加高加固田埂。開挖蛙溝的土用於蛙田四周築田埂,加高至0.4-0.5m、面寬0.3–0.5m。為了防止青蛙逃走,還得在蛙田四周打木樁,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網片圍欄,高0.8-1m,埋入土中。對角開挖進出水缺口。每塊畦田分別開挖進出水口各1-2個,同時用鐵絲網或聚乙烯網片釘成攔蛙柵。二、蝌蚪放養
蝌蚪放養前應做好蝌蚪池的消毒和蝌蚪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培育工作。(1)蝌料池的消毒水泥池應在放養前3~5天,用清水洗刷乾淨,並暴曬1~2天,或每畝用含氯量30%的漂白粉5~,加水稀釋後全池潑灑消毒。土池應在蝌蚪放養前天,幹池消毒每畝用生石灰20~或漂白粉5~;帶水消毒,水深lm時,每畝用生石灰~或漂白粉10~。在放養蝌蚪前,可用盆取水少許,放人蝌蚪試養,檢驗池水藥物毒性是否消失,若1天后蝌蚪活動正常,表明水中藥物毒性已經消失,可按計劃放養蝌蚪。(2)浮游生物的培養自然條件下,蝌蚪主要吃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,如甲藻、矽藻、輪蟲等。在蝌蚪池消毒後注人新水的同時,可施放發酵的有機肥(如牛糞、豬糞等),每平方米用量。施肥3~5天后,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繁殖順序和蝌料的食性轉變規律基本相同。5天后蝌蚪入塘。選擇優質健壯、規格整齊的越冬蝌蚪,經消毒,每畝稻田放養尾。三、蝌蚪飼養管理
1、水質管理:保持水質肥爽。池塘在保持微流水的同時,保證水質不惡化。
2、食用青蛙人工飼養必須從人工采卵後養育孵化,出膜後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,每平方米水面放養~尾,蝌蚪孵出後第4天開始人工投餌,蝌蚪需經一周飼養後移入飼養池,大約20~30天后逐步以紅蟲、水蚤、蠅蛆為主食,也可以豆漿、豆渣、豆餅粉、小球藻為主食,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,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~2次。第5天后,改用豆漿、麥麩、豆腐渣配合飼料或米糠及魚粉等飼料,每天投入1~2次,飼料投放在餌料臺上,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。3、疾病防治:以預防為主,勤於巡視,發現疾病及時治療。保證水質肥爽,餌料合理配製,蛙體大小均勻。病因也要因情況也定。
氣泡病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脹,常游於水面,精神不振,胃內充滿氣體。防治的方法是將病蝌蚪移于清水中,暫時不投食,l一2天后再恢復授喂,但數量不要太多,而且要煮熟。
相關討論與好物分享:https://line.me/R/ti/g/S1zzHPduC6